近期,镇坪县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发现,部分单位反映,考核体系仍显庞杂,存在重点不突出、特色未彰显、导向不鲜明等问题。通过调研分析,主要有以下原因:
一是指标设置“包罗万象”。年初制定考核指标体系时,一些部门出于部门利益,片面认为“只有纳入综合考核,才能凸显职能权威”,突出强调本部门工作的重要性,全力争取将本部门的工作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并加大赋分权重。一些地方和单位为了追求系统完整,一定程度上存在着“考核是个框、啥都往里装”的问题,导致指标体系设置大而全、细而杂,使综合考核成了“大杂烩”。
二是部门业务“转嫁移植”。考核指标框架确定后,少数部门在制定具体考核指标时,千方百计将本属自己职能范围内的业务工作转变为考核指标,层层加码、变相转嫁分摊至其他单位和乡镇,致使指标重复下达、任务多头分解,被考核单位感觉啥都得抓、啥都是重点。
三是资料台账“繁杂冗多”。部分考核项目没有考虑基层实际,发文开会、总结汇报、计划小结都罗列其中;一些单位为证实自己工作精细到位,博取好印象、赢得好成绩,在准备资料上下足功夫;少数单位试图以“资料完备”来掩盖工作短板缺陷,从而催生了新的“形式主义”,使考核异化为资料大比拼、台账大PK;重重叠叠的组织机构,千篇一律的计划总结,生搬硬凑的宣传信息,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、叫苦不迭。
上述问题如不及时解决,考核工作的激励导向作用将无法得到有效发挥。让考核“瘦身”、给基层“减负”,已刻不容缓,为此建议:
一是指标设置从“优”。紧跟省、市考核重点和县委、县政府工作目标,突出重点工作和骨干项目考核,对可细化量化的指标,各有侧重地进行特色化、差异化考核;对抽象空泛的指标,尽量转化为具体化操作指标;对内容相近、关联度强的予以归并,坚决剔除常规性和业务性工作任务,对指标设置进行适度“精简”。
二是指标下达从“严”。对指标下达推行“分步审核”制,即:由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先提出初步意见,送分管领导审核;通过后交考核办,由考核办负责牵头召开各类会议进行初审;讨论完善后,提交县目标责任考核领导小组审核;最后提请县委常委会审定,杜绝职能部门将业务工作予以“转嫁”、“移植”。
三是台账资料从“简”。将可量化的考核指标量化后再行下达,完成情况由主管部门核实认定,年终考核不再翻阅查看台账资料;无法量化的指标任务,按照“少、精、准”原则,坚决取缔可要可不要、无实质意义等反映过程痕迹的软件资料,考核认定以日常动态跟踪监测为主,防止临时“抱佛脚”、“突击”补资料,切实把被考核单位从“做资料”中解脱出来。(陕组信息)